編者按:
2022年1月11至15日,北京大學港澳臺“未名揚帆”班前往湖南進行國情實踐,開啟一段難忘的“芙蓉國”之旅。在五天四夜的實踐中,同學們走進古色古香的岳麓書院,探尋橘子洲和韶山的偉人足跡,沉浸在歷史思考與人文情懷中;參訪依山傍水的鳳凰古城,體驗民族共榮的文化盛況;登上天門山與張家界的高峰,俯瞰奇險邐迤的峽谷峰林,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港澳臺學子們穿過湖南的大街小巷,親身體驗湖湘風光,深度感受祖國的壯麗山川和多元文化魅力,認識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底蘊,用實踐學習為青春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。
人文洗禮,追憶先賢
岳麓書院是本次國情實踐的第一站。書院坐落于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,是中國古代的“四大書院”之一,建于北宋開寶年間,歷史上著名的學者如朱熹、張栻、王陽明等,都曾在此進行會談與講學?,F今湖南大學的岳麓書院,是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,繼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、培育人文英才,書院歷經千年,弦歌不輟,世稱“千年學府”。同學們走進書院的建筑院落,聆聽每一塊磚瓦、石碑與牌匾的故事,感受時光淬煉出的人文精神,歷史沉淀下的古韻悠然。

岳麓書院
“獨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頭,看萬山紅遍,層林浸染?!?1日下午,同學們乘坐著園區小火車,一覽橘子洲的綠樹環繞、碧水相依之景。這一片冬日中仍生機盎然的綠洲,是青年時代的毛澤東主席明志之處,橘子洲頭的青年毛主席雕像,展現主席胸懷大志、風華正茂的形象。隔日清晨,同學們來到長沙、株洲、湘潭三市交界處的韶山,參訪毛主席的故居,這里是他青少年時期生活、學習、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。新中國建立之后,韶山經過韶山人民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,從一個偏僻落后的山村,轉變為工農業迅速發展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。同學們在韶山閱讀毛主席的人生經歷、偉大思想,對祖國繁榮發展的艱辛歷程有更深入的認知。

橘子洲、韶山
尋訪古城,民族風采
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,由苗族、漢族、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,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間,已有四百多年歷史,是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,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,連接無數的石板小巷,溝通全城,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。次日午后同學們離開長沙,抵達鳳凰古城,正好趕上夜色醉人、燈火璀璨之時,沿著清淺的沱江漫步,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,南華山趁著古老的城樓,許多同學用相機捕捉古城迷人的景色,也有同學穿上苗族的特色服裝,親身體驗苗家文化的特殊風情。

鳳凰古城
崇山峻嶺,擁抱自然
第三日同學們來到以自然風光聞名的張家界市,乘坐有“虹索龍翔”之稱高山索道,沿途飽覽城區景色、田園風光、險峰深壑,登上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天門山。天門山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,是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,其間古樹參天,藤蔓纏繞,石筍遍地,處處如天成的盆景,被譽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園和天界仙境。冬日山頂的寒風刺骨,踩在結冰的棧道上,同學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,而峰回路轉后的別有洞天,讓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壯觀與魅力。

天門山
隔日游覽“奇峰三千,秀水八百”的張家界森林公園,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,以峰稱奇、以谷顯幽、以林見秀,主要地貌為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。搭乘透明的百龍天梯抵達袁家界景區山頂,旅途中有野猴相伴,站在“天下第一橋”上,看白云飛渡、薄霧縈繞,三千奇峰盡收眼底,讓同學們直呼不虛此行。

張家界
總結反思,展望未來
第四日晚間的國情實踐總結報告會,同學們都悉心準備,精彩地呈現了湖南之旅的多元面向,以及對不同議題的延伸思考,包括在岳麓書院中看見中國傳統文化傳承,令人敬佩的現代中國科研精神;橘子洲與韶山的偉人思想啟示,回顧從群眾路線出發的中國近代發展史;體驗過鳳凰古城的苗家文化后,深入認識少數民族人文特色;登上崇高險峻的張家界名山,從而衍伸出環境資源保護與觀光經濟發展的討論;品嘗過令人垂涎三尺的湘菜,探究湖湘菜系的歷史發展與背后的文化符號。同學們將實踐中的觀察與接觸,轉換成更深層的思考,從多個維度讀懂祖國的發展,認識中華民族的過去與現在,展望更美好的未來。



總結會
結語:
同學們在短暫的五天中游覽了一部份精彩的湖南,許多從未見過的自然奇景讓人大開眼界,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也值得細細品味。同學們將學習與思考融入實踐活動中,從多元面向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,賦予本次深度之旅最珍貴的意義。
撰稿|馬安妮